我们的身边,有一群“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人与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该如何开口说话。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在漆黑的夜空独自闪烁着,他们就是“来自星星的孩子”的自闭症儿童。
3月4日,在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资本控股1+1公益社携手煤炭经营团委再次走进星希望学校,联合开展第四季“点亮蓝灯 与星同行”关爱自闭症儿童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关爱康复 点亮“绚丽星空”
“5年前我参加了第一次蓝灯活动,那时候我还很小,对星星还不了解,参加几次活动后发现,星星和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有时候不怎么爱说话,我觉得通过我们之间的沟通,他们会知道跟外界沟通也很有乐趣”,这是豆豆第三次作为小小志愿者来参加活动了。
活动前,公益社充分了解他们的康复需求,针对这次的艺术创作融合教育做了大量准备功课,与星希望学校和专业机构合作设计了“绘星一笑”主题彩绘和“尽染星空”植物拓染课程。课程中,10对由志愿者、小小志愿者、“星星”及家长组成的特殊“一对一”对子,一起用画笔画出了心中的城市星空,用画布展现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这次的培训讲座,让我们更加充分地了解到应该做什么和要注意什么,特别是一些陪护细节让我很有感触。我们不能强制他们改变,而是要用耐心让他们逐渐适应这个社会”,煤炭经营公司首次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彭楚涵收获颇多。为帮助志愿者了解“星星的孩子”,进一步提升专业化志愿服务能力,活动中,公益社邀请星希望学校的专业老师为志愿者举办了一场讲座培训,认真为大家介绍了关于自闭症儿童的特点、表现、社会现状、志愿服务中的注意事项和陪护要求,给“星星的孩子”提供一片安全专业的康复空间。
定制服务 常伴“星语星愿”
自闭症,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儿童精神疾病第一位。根据最新调查,在国内孤独症的患病人群已经超过了1000万,其中约有近300万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据2022年发布的《2021年度儿童发展障碍康复行业蓝皮书》显示:超6成孤独症家庭父母无法工作,1/4家庭经济入不敷出。
“我们只是陪伴他们一天,但是他们的家长会去陪伴他们一生。在这一生里,他们会遭遇无数的艰难,这些家庭值得我们去关爱和守护。为给孩子们争取更多的康复时间、更好的康复机会,几乎每个家庭都在倾尽时间、金钱和精力。”公益社骨干贺通谈到为了能给这些“星星”的家庭带来更长久的帮助,本次活动中,公益社积极发挥央企能源金融单位自身优势,致力探索普惠性公益金融服务,首次实现“金融服务+志愿公益”相结合。
公益社联合中国人寿财险公司为星希望康复中心赠送了自闭症儿童专属医疗险“星愿保”,打通了金融服务慈善的通道,有效发挥聚沙成塔、聚水为池的力量,为“星星的孩子”撑起了保险的保护伞,积极传递央企“金融温度”,彰显“央企责任”,也尽可能地缓解一些家庭负担。
聚合资源 护航“万千星火”
为切实精准聚焦关爱星星的痛点难点,进一步发挥国资央企助力公益志愿服务的多样化优势和常态化合力,资本控股、煤炭经营、中国人寿财险的有关负责人和志愿工作骨干汇聚星希望学校组织召开了多方公益座谈会。会上,星希望校方介绍了自闭症儿童目前情况和现实帮扶需要,各单位就为自闭症儿童提供精准化、精细化关爱帮扶展开了深入交流讨论,为构筑良性公益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延承历年公益服务经验的基础上,本次活动创新“多点发力+多方联动”和“能源金融+公益服务”公益志愿机制,厚植“跨界公益”理念,充分发挥行业领域资源集中整合优势,积极呼吁反标签化、歧视化行为,引起社会群体对星星的孩子的广泛理解与接纳。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我们通过深入了解星星的孩子,了解他们的家庭,让这个社会更有爱,变得更加包容,让各式各样的孩子都能够在一起闪耀,不管他们的光芒是不是一样的”,资深志愿者孟思媛感慨道。八年来,“点亮蓝灯、与星同行”关爱孤独症儿童行动累计参与超2000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达3万多小时,帮助关爱孤独症儿童超百名,捐赠物资10万余元……长期的坚持也为公益社赢得了广泛认可,累获首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首都关爱未成年儿童案例、中国电力企业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及新华社ESG社会公益突出贡献案例和宋庆龄基金会“蓝灯使者”称号等多项行业殊荣。
始于心,践于行,萤火虽微,愿为其芒。经过多年努力,1+1公益社队伍越来越大、爱心越来越多、对星星们的情感也越来越深,志愿者们纷纷成为宣传的“自来水”,关爱自闭症儿童的系列活动也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关注,唤起了更多人对自闭症儿童的关爱,为星星的成长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1+1公益社的“光能使者”们也将一如既往,永不停歇,与星同行!